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学术报告
发光配位超分子的多路径光子转换与能量传递、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
更新日期:2023-03-31  

  报告人:潘梅 教授 

  单 位:中山大学 

  时 间:2023/4/3 14:30 

  地 点:嘉锡楼三层小会议室(301) 

  ---------------------------------- 

  附简介: 

  潘梅,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和2001年分别于山东大学化学学院和晶体所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4年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山大学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发光功能配位超分子的结构、机制与性能研究。 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作为具有空间集成、匹配协同与动态转换特性的结构组装和性能应用平台,具有多路径光子吸收、转换和能量传递机制,从而有望获得优于简单功能基元的可控复合、叠加与可调发光性能。潘梅教授近年来系统研究了发光配位超分子的多路径光子转换和能量传递机制,分别获得了具有单/双/多光子激发的长余辉、白光、压变发光材料,揭示了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超快速、特异性醇-酮互变水分子传感发光、及ESIPT多能级转换诱导的热激活荧光(TAF)与长持续发光(LPL)的动态平衡与转换机制,实现了间隔色域发光配位超晶格、单向压致荧光变色单晶器件等新颖、高效、多元化光学功能的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新材料体系,为显示、防伪、传感、生物成像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题 目: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 

  报告人:江凌 教授 

  单 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时 间:2023/4/3 14:30 

  地 点:嘉锡楼三层大会议室(305) 

  ---------------------------------- 

  附简介: 

  江凌,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组长。2007年在国外博士毕业,2007-2011年在国外从事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研究。2011年以中科院高层次人才计划身份被引进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研制等。曾获中国化学会张存浩化学动力学青年科学家奖等。主要从事大气化学和能源催化相关团簇的结构及动力学研究。已在Science、PNAS、JACS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报告摘要: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聚集体,往往是合成、催化和燃烧等许多化学过程的反应中间体。研究团簇结构与性能随尺寸变化的规律,对深刻认识和理解物质从分子态到凝聚态的渐变过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自主研制了基于大连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基于合肥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离子团簇红外光解离光谱、光电子能谱、气溶胶质谱等实验装置,实现了质量选择团簇的高灵敏探测、结构表征和反应性能研究。发现了最小水滴立体结构是由5个水分子组成,打破了前人对最小水滴是由6个水分子组成的认知。在本报告中,首先介绍这些实验方法,然后举例说明它们在大气团簇结构演化机制和金属团簇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报告网页链接如下:潘梅教授学术报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