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速递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举办2019年公众科学日
更新日期:2019-05-20  

   按照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对中国科学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的统一部署,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协调发展,518-19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先后在福州杨桥西路园区和高新区园区以及厦门稀土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包括科普讲座、科学实验体验以及科学精神传扬课程,在福、厦两地共吸引了近600名学生和家长参加。 

  518日,在海西研究院杨桥西路园区,科普讲座《智能变色材料》、《不可见的光》以及科学实验体验课程《神奇海绵的神奇实验》、《玩创达人3D笔创意制作》和科学精神传扬课程《科学家卢嘉锡的故事》在纳米楼、化学楼各报告厅、展厅和会议室轮流进行,参加活动的团队和学生根据活动预约单上的安排有序参加活动。在读研究生李毓在现场用实验引入光感变色、温感变色材料,并让孩子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晶态光致变色材料,最后介绍了这些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员陈莲用一支简单的紫外光笔就让隐藏在白色A4纸背后的真实世界显现,她用图片、视频以及与现场学生的互动牢牢抓住现场观众的注意力,给大家介绍了宇宙里还有哪些神奇的光、不可见的光。副研究员丁义纯用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海面石油泄漏》中的情景引入课程的主题——材料的亲疏水性,并用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三聚氰胺海绵在经过神奇的药水(氯化铁水溶液)处理前后的亲疏水性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材料亲疏水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D打印为我们的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无限可能,合作企业的培训讲师们在化学楼二楼会议室为孩子们做了关于3D打印的科普讲座后,便带领孩子们用3D打印笔DIY创作,体验科技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在卢嘉锡纪念陈列室,从卢老生前的一纸一笔一画,参观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代科学巨擘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 

  519日,海西研究院高新区园区也首次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邀请了闽侯实验学校、高新区其他部分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参加。在读博士研究生闫雪原和罗倪通过火山爆发的小实验引入科普讲座的主角——二氧化碳,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二氧化碳调皮讨喜的一面和顽劣的一面,介绍了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项科学实验体验课程《我要发光》是由在读博士生王卓、徐必平主讲,他们利用海洋中发光的水母、夏日夜晚飞舞的萤火虫引出大自然中的发光现象,并现场用实验来引导孩子们了解自然界中部分发光现象以及荧光棒的发光原理,指导孩子们亲手配置夜光材料来制作各种形状的星空瓶,通过动手实验和制作,激发孩子们探索发光材料及物质世界的兴趣。 

  519日当天,厦门稀土所也向社会公众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和展厅,为厦门集美区诚毅幼儿园和集美区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开设科普课程。研究生任露现场通过实验为孩子们讲解皂化反应,并带领孩子们手工制作肥皂;研究生廖明月也用简单的醋酸和小苏打反应产生气体让孩子们体验“毫不费力吹气球”;助理工程师龚立杰为年龄稍大些的小学生们介绍荷叶滴水成珠等自然界中有趣的超疏水现象,并让学生们在实验室里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微观结构,解释微观结构和疏水性质的关联,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学术思想,激发小朋友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为做好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的组织和筹备,海西研究院在前期开展了“Fun Science”科普项目的征集和评审工作,经过后期的反复修改,共有5个科普项目在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中推出,既丰富了科普工作内容,又提升了科普工作水平。 

用显微镜观察晶态光致变色材料

科学实验体验“神奇的海绵”

开放卢嘉锡纪念陈列室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观察

向老师请教

3D笔创意制作

配置夜光材料

科普讲座《调皮的二氧化碳》

体验皂化反应实验

参加《毫不费力吹气球》的幼儿园孩子们合影

给孩子们介绍“结构决定性质”的学术思想

 

(组织人事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