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学术报告
“青榕讲座”第十七讲
更新日期:2023-03-31  

  时间:2023-04-02 08: 30

  地点:海西院嘉锡楼305报告厅

  -------------------------------------------------------------

  报告题目:多孔框架材料研究中的五个偶然发现

  报告人:顾成 研究员

   位:四川大学

  报告人简介:

  顾成,2012年于吉林大学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分别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2013–2016)和日本京都大学(2016–2017)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2022年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今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多孔材料中的传输过程调控。至今已发表SCI论文总数78篇,他引4400余次(包括5篇ESI高被引论文),h因子为33。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1)、Nature (1)、J. Am. Chem. Soc. (5)、Angew. Chem. Int. Ed. (6)、Adv. Mater. (5)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40篇。获得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18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资助。

  ------------------------------------------------------------

  报告题目: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构筑及其对CO2催化转化研究

  报告人:武鹏彦 教授

   位:江苏师范大学

  报告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高结晶性的固态多孔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有序孔径,由此成为非常有潜力的固态CO2吸附和催化转化材料。本课组研究主要是通过孔道微环境中催化位点布局的调控来实现高效且温和CO2固化的可循环催化。

  报告人简介:

  武鹏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段春迎教授。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获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JSPS fellow)资助,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Susumu Kitagawa 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荧光传感和仿生催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dv.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Inorg. 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为2300余次。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3项。先后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科研成果二等奖,淮海科技进步三等奖,徐州市发明协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

  报告题目:镍基 MOF 材料在温室气体捕获中的应用

  报告人:杨庆远 教授

   位: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人简介:

  杨庆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晶体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纳米科技学会理事会理事,《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2011年于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苏成勇教授;2011-2018年,作为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先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工作,合作导师分别是Jean-Marie Lehn 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Zaworotko教授和Susumu Kitagawa 教授;20189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多孔框架材料的研究,在 Angew. Chem. Int. Ed.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

  报告题目:多孔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报告人:杨玮婷 研究员

   位:海南大学

  报告摘要:

  水体系污染物的治理对于工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环境安全等领域至关重要。多孔材料因其大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功能活性位点,在水体系污染的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报告围绕先进功能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水体系污染物的处理展开,着重介绍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抗生素等污染物的去除,对去除性能和机理进行了仔细研究,并针对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报告人简介:

  杨玮婷, 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科技处、 乡村振兴办公室) 副处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入选海南省拔尖人才、南海名家青年项目等人才称号/项目。 担任海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RareMetals 青年编委,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多孔材料化学与功能配位化学,目前已在Chem, Small, J. Hazard. Mater., Chem. Eng. J., Chem.Mater., Sens. Actuators B.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

  报告题目:半导体软孔界面

  报告人:姚明水 研究员

   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报告摘要:

  物质转化过程涉及三个层次:材料、反应器和系统,其中材料层次主要通过反应和传递的竞争和协调来研究动态表界面调控与应用。围绕如何通过多孔纳米颗粒共生与复合界面的调控实现功能薄膜的可控生长、以及如何通过颗粒结构和界面设计提升器件性能等关键科学问题,报告人主要: 1)通过纳米晶复合界面调控在金属氧化物纳米晶表面制备均一连续的多孔晶态薄膜,引入气体选择性与催化性能,突破化学电阻传感器选择性差和工作温度高的瓶颈;2)通过发展喷雾型"界面逐层外延"法调控纳米颗粒共生行为,解决了多孔导电材料制膜慢、取向差和表面粗糙等难题, 结合范德华转印制备的级联功能异质结薄膜,打破关于该类传感器(无光)在室温下无法检测苯气体的固有认知;3)针对国际上电学传感工况下原位研究材料结构和器件性能缺乏高精度定制系统的现状,自主设计复杂环境气敏测试系统与实验室-同步辐射通用型工况池(operando)和配套软件,满足相关前沿材料研发的定制表征需求。

  报告人简介:

  姚明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欧盟玛丽居里学者(Marie Curie fellow)。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袁方利 研究员,合作导师:陈运法 研究员),其后于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徐刚课题组)、日本京都大学(S. Kitagawa课题组,院士)和英国伯明翰大学(S. Du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在Adv. Mater., Angew. Chem., Natl. Sci. Rev.等期刊发表一作/通讯文章20余篇,总引用3600余次,H因子28,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1篇ESI热点论文,2篇入选Angew Chem. Int. Ed.内封面;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科院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玛丽-居里”学者项目(2020)、日本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2018)担任Nano Res.青年编委。

  ------------------------------------------------------------

  报告题目:共价有机框架离子导体与器件

  报告人:张根 教授

   位:南京理工大学

  报告摘要:

  高效的离子导体是开发新能源和绿色储能器件的关键技术。传统高分子类离子导体由于结构无序且热稳定性差,给精确设计和广泛应用带来困难。随着市场对高能量密度和高温循环稳定的储能器件的不懈追求,迫切需要开发离子电导率高和热稳定性好的固态离子导体。围绕上述问题,本报告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展开:1)通过全氟烷基链修饰COF孔道,创制超疏水一维通道,大幅降低离子跃迁活化能,加速质子传输;2)利用聚乙二醇络合和传输锂离子的性能,将其共价修饰COF通道,通过PEG链段运动,获得耐高温全固态锂离子导体;3)利用大位阻侧链工程,调控二维COF层间距,将传统COF粉末材料加工成高质量的凝胶和薄膜材料,从而提高COF应用领域。

  报告人简介:

  张根,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高度人才计划”入选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江苏省杰出青年,江苏省双创人才。2004-2013年在兰州大学获得本硕博学位(王锐院士)。2013-2019年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David Leigh院士)和日本京都大学(Susumu Kitagawa院士)从事科学研究。主要从事新型有机多孔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环境/新能源方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9篇),Angew. Chem.,Chem. Sci.等期刊上发表,多项成果被工信部官网报道,多篇论文被“Synfacts”和“Chem World”等作为亮点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