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Nature:环戊酮C-C键活化制备α-四氢萘酮
更新日期:2016-11-24  

  最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董广彬教授(Guangbin Dong,现在芝加哥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刘鹏教授(Peng Liu)联手在Nature上报道了环戊酮的碳碳键(C-C键)活化。(Catalytic activ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in cyclopentanones. Nature, 2016, DOI: 10.1038/nature19849 

  C-C键是组成有机化合物最基本的化学键之一,C-C键活化也受到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打开相对“惰性”的C-C键并不容易,目前比较热门的是金属催化的环张力释放驱动的三元环或四元环C-C键的活化,要想在更常见但张力较小的五元环或者六元环中实现类似的反应,难度就变得更大。尽管当量铑作用的环戊酮脱碳反应已有报道,但效率较低。对于环酮亚胺类化合物,较大的环,如七元环或者更大环系,其C-C键活化效率令人满意,但相同策略对五元环或六元环则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以上报道,不难看出环戊酮的C-C键高效选择性活化一直以来都充满着挑战。由于C-C键对金属的氧化加成是可逆的,其逆过程还原消除更加容易。因此,为了实现环戊酮C-C键的活化,需要给予足够的驱动力。该联合研究团队巧妙地在环戊酮的3-位引入芳基,在C-C键断裂后,串联一步较为容易的芳烃C-H键活化,而后还原消除、质子化得到热力学稳定的α-四氢萘酮结构(图1)。通过计算证明,该过程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ΔG = -6 kcal mol-1)。 

1:串联芳烃C-H键活化的环戊酮的C-C键活化,图来源:Nature 

  基于过去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对条件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发现了使用[Rh(C2H4)2Cl]22-氨基吡啶作催化剂,IMes作配体,TsOH作添加剂下,于1,4-dioxane中反应的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作者首先对3-芳基取代的环戊酮底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图2a)。对位、间位、邻位取代芳基的底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反应性和选择性,得到α-四氢萘酮结构(1b-22b)。而不同位置取代五元环上的3-苯基取代环戊酮结构,也可以较好地参与反应。作者还将该方法学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后续修饰中,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图 2.  a) 环戊酮的适用范围;b) 环己酮的适用范围,图来源:Nature 

  除了3-苯基取代环戊酮的C-C键活化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3-芳基取代环己酮骨架的C-C键活化(图2b)。原先的条件不能发生C-C键活化,通过筛选发现,作者发现在使用大位阻的IPr作配体、2-amino-6-picoline作催化剂条件下,3-芳基取代环己酮的C-C键活化可以顺利实现。有意思的是,3-芳基取代环己酮C-C键活化发生在C1-C6位,从而得到缩环产物,这与环戊酮的反应性正好相反。不同的3-芳基取代环己酮骨架均可以获得中等的反应性。 

  为了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团队尝试了克级的反应,并发现可以获得比小量反应更好的反应性(图3a)。该反应生成的产物用途广泛,可进行诸多后续转化(图3b)。在一个应用实例中,α-四氢萘酮(R)-2b是合成erogorgiaene(R)-ar-himachalene(−)-heliophenanthrone的共同中间体,过去合成手性的(R)-2b需要六步(28%)。研究团队将芳基硼酸对环戊烯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Chem. Rev., 2003, 103, 2829-2844)与该文的方法结合起来,通过两步反应以64%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大大提高了步骤经济性(图3c)。 

图3 方法学应用,图来源:Nature 

  最后,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应的机理和选择性,研究团队还做了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摘自 X-MOL